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渡过澧水时,在渡船上抚琴,琴弦突然断开。在这个历代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停弦渡就这样诞生了。
如今古渡不在,昔日繁华化为过往烟云,只留下一片平坦的河坡地。然而,这里从宋代就开始兴起的制陶业却几经变故,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基本保持了古法制陶的工艺流程。
停弦之所以制陶,来源于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红色、黑色、灰色的陶土堆积在一起,给灰暗的厂房带来了多样的色彩。再加上澧水优良码头的特点,使得这个古镇很快成为湖南省有名的陶都。
近代,澧水流域连绵的战乱曾经摧毁了古镇的制陶业。直到1954年,临澧县停弦渡老街上李忠春、佘开民联合12家农户集资开办陶业,从铜官请来师傅,建龙窑(俗称一字窑),停弦镇的制陶业才再次兴盛起来。1979年,临澧县停弦公社先后扩建日用陶器厂,兴建彩陶厂和陶瓷厂,形成停弦渡陶瓷企业群体,称“陶镇三花”,能生产日用陶器、美术陶、建筑陶、园林陶、食品包装陶、炻瓷、细瓷等12大类300多个品种,产品行销东南亚各国。王首道来厂视察时,曾挥笔题词:“古渡崛新陶,湘北第一家”。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阵痛,停弦的制陶业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的改革中,再次焕发了生机。当地延续了1000多年的制陶业发展至今,更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如今,在澧水河边远远望去,岸边那耸立着一排排制陶烟囱的地方,就是停弦镇的所在地。■潘敬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