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牢记嘱托 笃行不怠|书写新时代民政答卷 增进临澧民生福祉

来源:临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谭毅 编辑:史妹英 2024-03-18 21:00:25
—分享—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为机构改革后的民政部门指明了新方向。五年来,临澧县民政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三基”主责、“三个聚焦”,全力兜底线、保民生、护稳定、促发展,用实干实绩实效彰显爱民情怀和为民担当。

长怀大爱之心,常行利民之举。五年来,临澧民政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持之以恒强化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完满完成,贯彻落实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精准救助,通过一个个有力举措,切实让城乡困难群众感受到全方位的“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兜准兜牢兜住民生底线。2019年以来,全县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04亿元,有效解决了6554名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问题。建立个人申报为基础、主动发现为辅助、数据比对为支撑的救助机制,定期摸排“潜在”对象,动态监测低收入、高医疗费用、残疾人等群体数据,累计新增低保、特困供养等6013人,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切实关心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坚持“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加强常态化巡查,累计出巡600余次,资助返乡1550人次,救助精神障碍对象39人次,落户安置与寻亲90人次。

图片

▲临澧县民政局负责人察看敬老院供暖情况

细化完善救助制度机制。出台《临澧县低收入家庭认定及救助帮扶实施细则》《临澧县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细则》《临澧县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临澧县医疗救助第三类对象认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系统性规范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先后下放临时救助、低保、特困、低收入边缘家庭审批权至乡镇(街道),实行村(社区)“就近办”、乡村干部和社工“帮代办”,从申请到入册整体时限缩减15%。全面实施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累计开展比对20万人次,新申请对象100%入户核查,完成低保分档式救助向精准补差转变。全面落实动态管理,累计抽查在保对象383人次、评估特困对象自理能力6114人次,做到“应保尽保”“应退进退”。

图片

▲临澧县民政局为特困供养对象送过冬新衣

多元化救助主体和方式。发展慈善救助,依托“成就梦想”“子红基金”“1元公益”等,5年来全县20家公益慈善组织共募集善款近3千万,助学1585人、济困10万人次。发挥保险小投入大保障作用,每年为全县低保人群、特困供养人员购买照料护理保险,已累计赔付6072人次544.3万元,极大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的能力。实行“资金+物资+服务”综合救助,创新特困对象护理员在线管理,实现“精准认定、精准照护、精准考核、精准补贴”闭环。精心筹办“迎新春送温暖”“迎新年穿新衣”等活动,累计下发大米260吨、食用油100吨、棉被及三件套6300件。

民之所念,丝发必兴。五年来,临澧民政牢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盯“一老一小”“一红一白”等群众关心忧心烦心事,加速推进体系再完善、设施补短板、服务提质效,努力实现全县人民“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姻有所睦”“逝有所安”的殷切期盼。

图片

真抓实干养老服务。新建县老年养护院、县老年人康养中心、烽火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刻木山乡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刻木山、新安、合口、安福、佘市桥等5所乡镇敬老院,建设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0个,配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5个,全县养老床位达到2184张,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29%。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适老化改造家庭床位500个、上门服务3万人次,探访孤寡高龄留守老人5.8万人次,打造了上坪村互助养老、朝阳街社区养老助餐、彭市社区智慧养老等典型,受到省人大、省民政厅充分肯定。狠抓养老领域安全管理,全面完成“安联网”建设,16家乡镇(街道)敬老院消防审验达标,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期间,全县养老机构平稳运行。

图片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全县困境儿童救助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率100%。依法开展收养评估,累计办理收养登记41例。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3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级未保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村(社区)同步设立专门议事协调机构,形成三级书记抓未保的组织框架。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立11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160名村(社区)儿童主任,打造省级示范性儿童之家4个,创新开办“少年成长营”。扎实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定期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全面规范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政社合作打造“守望晨曦”“扬帆艺术课堂”等品牌项目,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送法进校园”等活动,“一切为了孩子”形成全社会共识。2023年,临澧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

致力优化婚丧服务。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登记办理时间减少至15分钟,启动“全省通办”,全面完成2003年以前6万件历史档案电子化录入,“520”“七夕”等特殊节日服务不打烊,累计办理婚姻登记1.67万对。落实冷静期制度,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纳入离婚登记前置程序,累计调解3000余人次,劝和近500对,有效减少赌气离婚、行为过激等情况。全面推进省级殡葬改革综合试点县建设,投入1.2亿元,改扩建县殡仪馆,增加吊唁厅4个,提质改造县庙山公墓,新增墓位1700座,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10个,有效提升集中办丧、集中安葬承载能力。全面落实殡葬价格管理“两办法一清单”,场均办丧费用降低8%,共发放惠民殡葬奖补500多万元,强制火葬区内火化率、生态安葬率达100%。深入开展殡仪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规范标准、优化流程,行业形象持续向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五年来,临澧民政牢记“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融合”为指引,着力减负增效赋能,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构建起一个高效、协调、有序的县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扎根到群众心中。

增强基层自治能力。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第十届居委换届选举,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党员多、性别均衡的新面貌。贯彻基层减负“三个清单”,规范村级事务,压减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6个、村级工作机制3个、村级组织挂牌5个、证明事项6个。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村民议事会、村务监委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一约五会”160个村(社区)全覆盖,发展村级老年协会136个、文体协会49个、产业协会87个。建立健全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农村“三资”管理等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共推选村(居)民代表10584名,召开“屋场会”“围炉茶话会”等460余次,办结为民服务事项1.97万件,文明新风吹遍乡村,金泉社区、龙池堰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示范单位,蒋家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探索创新基层治理。先后开展以“共建共享,共商共治,突破居民参与弱项,破解共建共治难题”“创建村民自治模范村、创建文明和谐村民小组、创建最美家庭”“多元共治聚合力,儿童友好促发展”创新实验,有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开展“守约积分制”试点,朝阳街社区、大塘社区等6个村(社区)获得常德市“最美村规”称号,高桥村、久丰村、迎宾路社区、陈二铺社区等获得全省“最美村规”“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称号。立足“五社联动”,建立健全“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互动机制,成立519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达9.8万人,创建全省五星级乡镇(街道)社工站2个,发展专(兼)职社会工作人才400多人,共同当好民政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反馈员、民生服务代办员、居民心理疏导员,打造了“三老评理”解锁幸福密码、“三到位”破解社区治理难点等典型。

图片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顺利完成全县41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组建社会组织党支部89个、联合党支部8个、指派指导员67名,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双覆盖。建成县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5年来共成立登记84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128家,形成“门类齐全、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整体布局。加大扶持力度,累计投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1100万元,支持规模做大、口碑做强,收获常德市公益创投大赛金奖、银奖、铜奖各1座,创建全省示范性社会组织3家、全省先进社会组织1家,入选全省实施乡村振兴重点慈善项目2个。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大局,引导全县社会组织承办文体活动百余场、帮扶困难学子1000人、心理疏导3万人次、帮销农副产品800万斤,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器、服务一老一小主力军、繁荣文体事业领航员、传播向善理念火炬手。

来源:临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谭毅

编辑:史妹英

本文链接:https://www.linlixinwen.com/content/646847/52/136424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临澧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