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碧空如洗,水波潋滟。蜿蜒的河道两侧,垂柳轻拂水面,白鹭掠过芦苇荡激起涟漪,金宝滩公园内游人或在观景栈道驻足拍照,或在生态步道上骑行漫游。这片占地953.3公顷的湿地,正以96.39%的湿地率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誓言,成为湘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地标。
▲道水河群英渡槽
以教为先:织就全民护湿“意识网”
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包括佘市桥镇洲浒溪至烽火乡六方洲之间的道水河段的水域、洲滩及其周边部分山地、稻田。2016年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启动试点建设,2021年高分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评估验收,并入选湖南省重要湿地名录,目前正全力推进国家重要湿地创建。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明天。湿地公园管理处始终将宣教工作作为推动湿地保护的重要举措,下好宣教先手棋。高标准建成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运用声光电技术,通过图片、标本、视频等形式,宣传推广湿地。同时精心打造湿地科普宣教长廊,安装各类宣传标识标牌400余块;设立湿地学校,编制印发湿地知识教材6000多册,全方位、多维度宣传道水自然、历史、人文之美。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意识,管理处结合“世界湿地日”“全国科普日”“爱鸟周”等契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传形式,宣传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并组织开展宣传湿地保护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全社会共同监督、管理、保护湿地资源的浓厚氛围。
▲七里滩河心洲
以修复本:重塑流域生态“生命线”
在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殷家溪洲滩上,成群的鸟儿飞翔嬉戏,游客驻足岸边欣赏。“环境好不好,鸟儿知道。”临澧县佘市桥镇殷家村村民胡治顺说,“得益于殷家溪洲滩修复工程,鸟儿又回来了。”在道水河边土生土长的他,见证了洲滩的修复与嬗变。据悉,殷家溪洲滩修复工程总投资300多万元,修复巡护路500米,种植挺水植物5000株,覆绿裸露洲滩1万平方米,修建观鸟站1个。
这只是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凸显的生动一例。管理处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小微湿地建设、外来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项目。近年来,临澧县投资17.75亿元建设临澧道水河综合治理项目,着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安全供水体系,融合城区治污、防洪及河道水利工程,打造“两园一带”城市风景区,实现道水河水环境及生态体系的综合治理与保护。
同时,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在道水河沿线敏感区域划定禁养区,实现43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养;完成洞庭湖化肥农药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示范区项目和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现道水河两岸化肥、农药零增长;新建县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各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实施垭河退化湿地修复工程,对江家坡、殷家溪、六方洲等洲滩实行封洲育草处理。此外,管理处对湿地公园内工程完工后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估,限期修复生态存在的问题,确保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稳定。
“通过实施‘城乡安全供水、防洪治涝、城乡污水处理、生态功能修复、滨河景观改造、智慧管理’六项重点工程,道水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
▲灰雁
▲鹭鸟汇
以管促效:筑牢长效守护“制度墙”
“我们会定期对湿地公园实行全面巡护,重点关注是否发生违规占用湿地和违法捕鱼、捕鸟等行为,如若发现将及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打击。”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开始了日常巡护工作。
管理处坚持把湿地管护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管理处、道水河沿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护机制,组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开展定期巡护,并利用道水河沿线铁塔哨兵视频监控,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为打通湿地保护“最后一公里”,管理处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林长、河长制度,组织开展“治理僵尸船”“河湖‘清四乱’”“河道禁采”等专项整治,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饮用水源的安全性。
▲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凝心聚力抓保护,生态美景入画来。经过不懈努力,现在的道水河生态系统不断得到优化,整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新发现小天鹅、白琵鹭、画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临澧县的“天然绿肺”“绿色会客厅”、居民群众的“幸福园”,也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澧黄花鱼的天然繁殖场及种质资源保护地。
湿地是生态屏障,是文化根脉,更是百姓的金山银山。在这幅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画卷上,临澧人用十年坚守诠释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智慧。
来源:临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轩
编辑:史妹英
本文为临澧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linlixinwen.com/content/646943/52/1529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