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秸”尽其用效益佳

来源:临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龚道沿 苏寒冰 编辑:史妹英 2025-09-24 09:40:35
—分享—

金秋时节,走进临澧县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机器轰鸣,2台夹包机来回运转,抖散稻草;加工成捆的优质牛饲料堆积如山,金色耀眼。刻木山乡这种秸秆回收加工新模式,打通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流程利用,推动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双丰收。

wechat_2025-09-24_093946_131.png

刻木山乡是个农业生产大乡,水稻、玉米等播种面积比较大,产生的大量秸秆如何处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破解这道难题,刻木山乡拿出硬招: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典型引路,采取综合施策,推行同步开展,使其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走在前头,先后投入380万元资金,购置翻晒、拆包、粉碎、压包等14台农机设备。如今,从散包、撕碎到风选、压包等“一条龙”标准化作业,成为常德市优秀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去年,合作社加工稻草秸秆5000吨,盈利200万元。今年将翻番,达到1万吨以上,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说到转化成果,合作社负责人乔光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乡在抓好秸秆回收的同时,用力推行低茬收割,借助农机操作功能,将割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这样,不仅消除秸秆焚烧隐患,降低籽粒损失率,还使秸秆快速发酵肥田,农民打心眼里喜欢。乡农业站站长说:“实施稻草还田,既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样为50公斤秸秆,焚烧成草木灰只有2.5公斤,而经过自然腐烂变成肥料,却可生产20多公斤有机肥,每亩增加效益20-60元。”村民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后,积极性更高,主动实施稻草还田。并及时收割,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翻耕一块。”乡村二级干部和人大代表责任上肩,下沉农业生产第一线,丘丘到,块块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乡专班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对推广不力,进度缓慢的,严肃追责问责,以严的措施,严的作风,推动此项工作落实落地。中稻收割上岸,农机随即下田,开足马力大干,为翻耕按下“快进键”。产生的秸秆很快转化为肥料、饲料、原料和燃料。

看到大批秸秆制成的饲料即将远销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乔光平眉毛尖上都是劲,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这块蛋糕的决心。最近,他又先期投资150万元,紧锣密鼓的在澧县小渡口镇建立年产4万吨的秸秆加工厂,让秸秆回收范围辐射到澧县、津市等地的广袤田野。“到时,当地玉米、高粱、水稻等秸秆可以就地加工、销售,农民从中受益。”说到此,乔光平信心满满。

来源:临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龚道沿 苏寒冰

编辑:史妹英

本文链接:https://www.linlixinwen.com/content/646943/68/153057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临澧新闻网首页